宝宝有痰咳不出的问题时常困扰家长,听着宝宝嗓子呼噜呼噜的,宝爸宝妈别提有多心急焦虑了。下面这些方法,帮助宝宝缓解有痰症状的不适。
一、适当补充液体宝宝喉咙有痰的时候,6个月以上可以选择给宝宝少量多次补充液体,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6个月以内,母乳宝宝可以适当给宝宝多喂奶(注意:奶粉宝宝正常喂养即可,不要稀释奶粉喂养)。
二、适当调高环境湿度如果宝宝喉咙有痰,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环境湿度(大约控制在60%左右),可缓解宝宝症状,并有助于痰液排出。
三、拍背排痰
01拍背对排痰的好处通过叩击背部,借助叩击所产生的振动和重力作用,使滞留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并移行到中心气道,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02拍背排痰的时间最佳时间是雾化吸入后和清晨起床后,可选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1-2小时进行,以防由于震动过度造成呕吐、吐奶引起吸入性肺炎。
03拍背排痰的操作方法
拍背的体位
直立拍背:抱起婴儿,使婴儿的头部位于妈妈肩膀,轻轻拍打婴儿后背端坐拍背:将婴儿放在妈妈大腿上,轻轻拍打婴儿后背侧卧拍背:将婴儿放在膝盖上面,然后再用双手支撑头部和背部,轻轻拍打婴儿后背
拍背手法
① 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空杯状;
② 利用手腕部力量迅速而有规律的从下往上,从外向内的顺序有节律的拍击,每次3-5分钟,频率要快;
③ 拍背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啪啪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④ 若宝宝能配合,可以让宝宝随着拍背节奏咳嗽。
拍背的部位
以肩胛骨下端以下3-5cm的部位为“底线”,然后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着重拍肺底,容易产生痰液积聚的部位。肺炎患儿,应着重拍病变的一侧。注意避开肾区、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如脊椎、肩胛骨、胸骨)及衣服拉链、纽扣等。
拍背的幅度及频率
幅度:以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cm,手指尖部离开胸壁5-10cm为宜。
频率:年长儿每次拍背3-5分钟,频率120-180次/分,婴幼儿每次拍背2-3分钟,频率为150-180次/分。
拍背排痰的注意事项
拍背时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有无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呕吐或其他不适。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拍背,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宝宝一旦发烧了,爸爸妈妈可是如临大敌,退烧药,退热贴、酒精擦浴齐齐上阵,网传还有妈妈使用纸尿裤冰镇后套在宝宝头上退烧的。冰镇后物理降温这可取吗?小儿发热是否要物理降温?物理降温要注意什么?一起来了解下!
有哪些物理降温的方法
01减衣散包当宝宝发烧时,有的家长怕宝宝再受凉,于是把孩子裹得更加严实。这样不仅影响散热降温,还可能因为高热导致宝宝出现惊厥。因此发热时不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应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此方法适应于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只要减少衣被、散包就能使体温有所降低。
02温水擦拭发烧时可用温水擦拭宝宝身体或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比较适宜,重点擦拭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动作要轻柔。但如果患者处于发热阶段的升温期、而物理降温的水温相对偏低、患者出现颤抖,发抖会伴皮肤血管收缩,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导致体内温度进一步升高。注意的是,擦浴降温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不适感,还影响退烧效果。★ 特别提醒 ★酒精擦浴婴儿不适用!
婴儿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强,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容易导致皮肤损害、过敏及其它并发症,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建议采用。
冰枕头同样不适用于小婴儿!因为婴儿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外在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减少衣物和温水擦浴进行体温的降低。如果使用冰枕,可能会导致过度降温,引起体温不升的症状。而且婴儿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受到冰枕刺激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血液循环障碍,伴有寒战症状的发生,导致宝宝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另外,还会引起局部的皮肤出现损伤。如果使用部位不正确,还会引起心律失常或腹泻症状。
03反复发烧 ,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降温宝宝如果出现反复发烧,说明免疫力差、未对症治疗或合并其他感染等原因。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降温和吃药烧都退不下来,建议去医院给予抗感染或抗病毒等方式进行治疗,最好抽血化验一下免疫及微量元素的检查。一般来说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宝宝生病一定要对症治疗查找原因,只有找到反复感染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理降温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时禁止擦拭心前区、腹部、后颈、足底,因为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及腹泻。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手心、脚心贴上退热贴,希望能起到一个物理降温的作用。但是孩子发热的时候,往往是身体热、四肢末梢是凉的,这时候是不建议给手心、脚心贴退热贴的,而是应该把手、脚搓热以改善末梢循环。
2、通常不建议用酒精进行物理降温。曾有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家属用75%医用酒精擦拭退热(酒精未稀释),导致患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3、婴幼儿、血液病患者、皮肤损伤患者禁止用酒精擦拭。
4、四肢冰凉全身发冷者也禁用物理降温,这样的患者需要注意身体保暖。总之,物理降温只是辅助退烧的手段,同时要谨记冷保暖,热脱衣!高烧还是要用药或者就医!
一、感染性的因素---最常见
宝宝如果由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来的肠炎,可能会导致大便带有血丝的情况;尤其是很多小宝宝长期腹泻会出现大便带血丝。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有时会出现一种短暂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粪便。宝宝可能会发高烧,不仅便里有血,偶尔还有脓、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
二、外科方面的疾病
宝宝出现肛裂,或者是肠套叠,也会在大便里面发现在有血丝。如果大便中可见鲜血,而且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检查提示有红细胞,多半是由于肛裂所致。宝宝会伴有哭闹、排便费劲,但大便不一定干结。因为宝宝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够成熟,收缩和舒展调解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排便过程造成的小裂口,导致大便带有少量鲜血。这时在肛门处涂上少许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很快就会好转。
三、过敏体质的宝宝
如果宝宝有牛奶蛋白过敏,在吃了奶粉后大便可能会出现有带血丝的情况,或者是因为妈妈吃了一些海鲜或者其他高蛋白食物,会造成宝宝肠道过敏,造成大便带血。
四、血液疾病可引起宝宝拉肚子有血丝黏液血液疾病也会引起宝宝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过敏性紫癜等都会引起宝宝大便有粘液血丝的情况。
按宝宝大便出血的颜色可分为以下情况
1.新鲜血便颜色鲜红,多数为接近肛门部位出血。
2.陈旧血便颜色暗红,混有血凝块,多为距离肛门较远部位的肠道出血。
3.果酱样血便颜色暗红混有黏液,是典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血便。
4.黑便为小肠或胃的缓慢出血。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便便中有少量血丝,不用过于担心,一般需要去医院进行大便等相关化验。如果是腹泻引起的,使用益生菌等治疗腹泻。宝宝会逐渐好转。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需要针对性治疗。
原因1: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造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主要与精神紧张有关,
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等性格特点的孩子爱咬指甲。
生活节奏突然间改变,比如孩子入托或入学时易出现紧张感,
当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关系压抑或者遭受父母打骂的情况下, 孩子有会出现紧张、焦虑或过分低落的情绪,长此以往,这类孩子有可能患上咬甲癖。
原因2:下意识行为
有些孩子在饿肚子或者无聊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把手指甲拿起来啃。
比如看电视,做作业,习惯去咬指甲,或者是看到指甲不平整或指甲旁皮肤粗糙,孩子咬指甲想让指甲粗糙的边缘变得平整。
原因3:模仿行为
多数孩子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会具有模仿行为。
当身边的玩伴经常咬指甲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习咬指甲的行为。
原因4:缺乏营养
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咬指甲的习惯,很可能是出现营养不良,最常见的是缺乏钙、锌、蛋白质。
比如孩子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异食癖,比如缺锌。
缺锌会让孩子味觉敏感度下降,有的孩子会啃咬指甲、玩具、衣物,甚至还会吃如头发、墙灰、或泥巴等非食物性的东西。
如何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通常情况下,凭着训诫和打骂是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坏习惯的,只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和焦虑感。
●注意把孩子的指甲剪短;
●家长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爱;
●在冬天可以让孩子戴上手套,减少咬指甲的机会;
●告诉孩子咬指甲的坏处、鼓励大点的孩子战胜自己的小毛病;
●发现孩子今天没有咬指甲的话,可以给他一点小奖励,让他慢慢戒掉这个坏习惯;
●培养孩子在放学后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如果是由于压力大要去看心理医生;
●营养不良的孩子需要及时纠正营养素摄入不足,补充含有钙铁锌等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包。